屈曲约束支撑与钢结构密不可分的关系,BRB屈曲约束支撑从组成单元上,一般包括钢芯(分为工作段、过渡段和连接段三段)、填充材料和外包钢管三部分,如图1所示。在防屈曲支撑工作时,利用中间约束屈服段(即过渡段)的塑性变形来实现滞回耗能。支撑可以为框架和排架结构提供很大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(见图2)。但普通支撑在很大轴压力下会发生屈曲,滞回曲线呈现捏拢现象(见图3),耗能能力削弱。防屈曲耗能支撑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。
在小震下,屈曲约束支撑的作用等同普通支撑,可以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,又能分担一部分的水平地震力。在大震情况下,由于外筒体的约束作用,防屈曲支撑的软钢芯材可以充分达到拉压屈服强度,通过工作段的弹塑性变形来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,使结构主体仍处于弹性或弹塑性受力范围。在震后,遭受损坏的防屈曲支撑易于更换,形成主体结构的“保险丝效应”。因而防屈曲支撑相对于普通支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更加显著。
关于屈曲约束支撑的布置原则,在研究不同屈曲约束支撑布置原则对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回中,对不同布置方案进行了弹塑性静力Pushover研究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,结果表明:基于支撑与框架刚度比布置时,结构延性最好,层间位移角分布也最为均匀,对提高结构体系抗侧刚度和耗能能力也最为有利。